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走向世界

谢歌说事
2024-10-13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夜晚,属于中国作家,属于中国文学,属于中国。

 莫言:故乡和我的文学密切相关

 “我没看法。”几天前盛传莫言将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莫言淡淡地说出这么几个字。传言成真,莫言第一反应是“狂喜并惶恐”,表示“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会继续努力”。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他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奔走相告,祝贺这位从“东北乡”走出来的作家获奖。

当晚,莫言在故乡――山东高密举行记者会,发表获奖感言。这块长着火焰热血般红高粱的土地,是莫言生长的地方,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根基。

“非常感谢大家跑到我们高密来。这本来是一个有红高粱的季节,可惜现在不种红高粱了,我估计你们都没有看到过。”莫言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得到获奖消息心情很高兴,“接到这个消息时我正在吃饭,有点吃惊”。

莫言对获奖非常低调:“拿到奖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觉得自己资历非常浅。现在有很多优秀作家,我排得相对靠后。”

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回答“是什么打动评委”时,莫言认为最主要的是文学素质,“这是一个文学奖,授予的理由就是文学。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

对于此前的各种说法和质疑,莫言说:“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

对于此次同样呼声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莫言说,他与村上没有直接交往,但互相也通过信息,“我想他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文体,他也描述他所熟悉的这种生活。他的作品也是非常优秀的,完全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

中国作协:对中国文学发展意义重大

“这是莫言的喜事,也是所有中国当代作家的喜事。这是几代中国作家的梦想!”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时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只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作家的肯定,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界的肯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强大,以及世界影响力的提升。”

何建明认为,莫言在当代中国作家的代表性,首先在于他是一个强烈关注现实的叙述者,“莫言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特别突出地按照民族讲故事的写法进行创作。现实主义的写法也是世界文学的主流,莫言正是代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方向。”

基于此,何建明高度评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

“这些年,人们认为文学似乎边缘化。但是,包括莫言、贾平凹、张炜等一大批当代中国作家,始终在默默地关注中国社会,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展现中国的时代、历史变迁。他们的视角、笔触、感觉,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种文学创作是严肃的,代表了文学创作的本质意义。因此,莫言的获奖,对中国文学发展意义重大。”

何建明最后说:“文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原创的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让人重新思考并自信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这对中国的文化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文学界:以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走向世界

 “祝贺,很为莫言高兴!”著名作家王安忆传递出中国作家的共同感受。

著名作家王蒙对媒体表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关注。”

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认为,莫言此次获奖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他的作品从题材到语言都非常有特色;二是莫言的作品被大量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随着莫言的获奖,世界将把目光更多地投到中国当代作家身上。这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过莫言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说:“莫言的文学创作立足于他的故乡高密,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乡土,以他交织着‘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现实’的众多文学作品,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有悠久历史、经历过波折磨难,但始终向往美好生活、肩负重轭前行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在传统阅读受到挑战之时,莫言的创作获得世界文学最高荣誉,给了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坚信文学力量的作家和读者以很大鼓舞。”著名作家彭学明说。

湖北省文联主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表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国文学要想走向世界,就应该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参与采写记者:廖翊、王海鹰、孙丽萍、白瀛、俞俭)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评莫言获奖: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着诗意和叙事的力量,深受读者喜爱

2021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对莫言及其作品进行评价,称他是“一位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中国乡土生活的德艺双馨的文学大师”。

莫言的作品涵盖了中国的乡村、家庭、历史、民俗等方方面面,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人性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乡土文化的珍视和对传统乡土生活的回忆。他描绘的是那些朴实的人物和故事,但却透露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他通过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切实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真相,唤起了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同时,在人物塑造方面,莫言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将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娓娓道来,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美好。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让读者感受到文学的温暖和力量。

莫言,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其中为大众广泛熟知的要属多次被搬上大荧幕的《红高粱》。从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性与地域文化色彩。乡土社会的民俗文化贯穿莫言的整个小说,因为这些民俗文化,小说的人物更加生动与深入人心。

民俗文化。莫言小说民俗文化具有特色的地域象征,莫言小说的民俗文化几乎都是齐鲁文化发源地最原始的乡土特色。读者可以将此设定为一个研究对象,从中可以发掘到很多有趣的、传统的,还有可能还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小故事。我想莫言小说最有特色的就真的要属民俗文化的灵活运用了,同时在某一方面又从侧面看出了,莫言典型的恋乡情节。他通过小说将20年前的民俗文化全部激活,还原了乡土本来的面貌。乡土的日常,乡土最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乡土最富有活力的民间方言,富有时代感气息的老式房屋,一切都在他的捕捉与记录下成型,并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流连与回味民间戏曲戏剧是中华大地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化象征,在海内外都广泛流传。较为活跃的地方戏曲以它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在广阔无垠的大中华,被大众所喜爱。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是民族文化特色非常浓厚的地方,单说地方小曲特色性的曲目就能够如数家珍。它有着玩味的乐趣,有着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沟通与交流,有着戏剧台上历史性的民族文化,所以自然会让作者记忆犹新,为之陶醉,记录之下,让所有人欣赏。

在《檀香刑》中,可以说戏占了小说的一大部分,作者通过对戏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贯穿小说始终,介绍的就是高密当地最具特色的地方小戏猫腔。通过猫腔来构思来布局。然而本身这部小说的创作,其实也是深受地方戏的影响。故事开端以主打的猫腔来进行叙述,慢慢的发展到后来,添加了更多不同的民间戏曲,来加深小说的情节设定。猫腔成了小说灵活运转的动力。在小说中,莫言所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仍然是充满动力的,最原始最具活力的。《檀香刑》本就是讲的人生大戏,整部小说将戏贯穿小说始终。莫言通过这场大戏,给读者提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寺庙文化,点点滴滴的民间文化,以及那终究是路人的看客。作者更热衷于描述民间的生命形态,他喜欢让她们张扬跋扈,喜欢那种最原始的冲动,同时又对人生的行走,做了很深刻的思考。

民间俗话,真性情所谓文化,其实它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很多其实来源于民间大众的即兴创作。类似于聊斋里的各种神话传说,还有各种俗气的男女情事,通过俗气的方式来表达两性间的欲望,还有像世界神秘故事一样的秘闻,其实很多时候,俗文化它显得更加的有趣,它的点滴都充满色彩,它的整体也都让人回味。草鞋窨子是一个特定的民俗场景,人们聚集在这里,编织着草鞋,互相聊着俗气的话,家长里短非常的开心。在一个冬天非常保暖的窑子里,人们编织着草鞋,同时也编织着不同类型的笑话,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俗气的黄色笑话。同时,鬼故事的倾听也成了草鞋窨子最具特色的节目,小孩们的好奇心促使每个人都会坚持将故事听完,最终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满足他们无限的想象。草鞋窨子它显然也是一个社会窗口,可以听到大叔们民间生活的偏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其实很多东西一直延续到80,90年代都还存在。糖葫芦,草鞋,泥娃娃,爷爷的烟卷,这些长大了也会记忆犹新的美好民间风俗,这些时刻都会让人想念的民族文化,如此全部极具在这个草鞋窨子中,所以说它更像一个社会。但是在这个小小的社会里,同时也反映出在一个指定地域中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生存状态及他们的内心世界的追求。这也是他的恋乡情节的体现,同时很多事情很多的爱,其实还是源于特色的民俗文化。小小的草鞋窨子,其实是一个脱离社会的短暂的人生,它在民间无比的应有尽有,让每一个与它相遇的人在此陶醉。

万花丛中那整片红红色其实是中国的传统色,有个俗称,称为中国红。在莫言的小说里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热情奔放足够形容一个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它又有太多的寓意,但是用红色来修饰整个小说,无疑就是非常的饱和与充满吸引力的。在《红高粱》中,它间接性的会给人以他对色彩的感知,有民族的成分,同时也有自己内心的调整,但是最后呈现的效果,基本上都全部达到了。貌似整篇小说,无一不是红色。还有那一望无际的红高粱田地,简直就让人如痴如醉。红色在中国有着它独有的含义,象征着喜庆,热烈与奔放,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在与时俱进的今天,红色又给人一种特别的感受,又给它增添了一层含义,那就是红色还象征着革命,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活力,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红色它在现代可以说是被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

红色以最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小说中广泛的运用,饱满充足,又充满吸引力,看着看着,会让人不自觉的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其实灯笼文化也是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代表。挂上红灯笼,安心过大年,这就是中国民间过年的传统,一直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

无所不在的民间杂耍我想在古代,民间杂耍是集会的最大特色之一。你可以想到,坐在爸爸肩上的小孩子,拿着刚捏好的橡皮娃娃。可以想到,杂耍旁的卖糖葫芦的老大爷。这些小时候的场景,几乎都能在莫言的小说中看到。在小说《罪过》中,莫言通过民间杂耍这一集体活动与动物的描写相结合,来反映人性,反映一个社会现象。憨厚耿直,任劳任怨的骆驼精神与人际复杂的丰富民间杂耍世界。这是一个靠杂耍演员,又靠配角协助生存的世界。谁主谁配,貌似在那样的世界里永远分不清楚。有的可能主要是人性的斗争。

《罪过》是一个悲剧故事,运用民间杂耍戏的跳跃来制造美好的回忆,运用对小时候街角看到的骆驼,来制造在忧伤中慢慢治愈的心境。就像民间杂耍那极具喜剧色彩的顽皮猴子,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可是在那回忆的一刹间,内心最终的依恋总会随着情感的爆发,传递出来。可以说它缓解了小说主人公的死亡为家里带来的伤痛感。让人开心的民间杂耍,可爱的猴子,特别像小时候在街角见到的那只骆驼,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充满温暖的情绪,充满自由的象征。虽说是一个悲剧主题,但其实作者没有让悲剧更加悲。是一个带着伤痛却很温和的悲剧。民间杂耍发展到现在可能没有在古代那么特色,它是通过一个大舞台让此民俗文化显得更加的庄重。说实话,还是喜欢偶尔在街头出现的街头艺人,他们总是给人以视觉享受。

莫言的小说,传统民俗文化的描写,非常的具有主角性,其实它是伴随着每个小说的主人公上场,是人物特点与民俗文化的结合,让读者了解到民族文化,同时又对小说的人物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民俗始终都带有地域性,随着年代的发展他更具有时代性,同时对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做了很好的铺垫。可以说为中国小说的民俗化,民族化提供了有力的探索路线。它汇聚历史,汇聚文化,所以针对民俗文化来研究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程。民俗文化富有活力,它极具特色的存在就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正是由于它别具一格的存在,我们才会拥有那美好的童年记忆。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都希望民俗文化,永久的保留特色,永久的不要消失。

此外,莫言作品中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民俗和文化内涵、生命与离别等都得到了深刻而细致的表达,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和生命状况,使读者在阅读中深刻领悟到文化的多元性和生命的不易。

人民日报对莫言的评价无疑是对他文学成就和贡献的高度肯定。莫言的作品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国农村生活的百态,追溯了传统乡土文化的流失老去,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谢歌说事综合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谢歌说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